危廢處置:化危為“綠”
2021-12-17 19:59:19
「本文來源:廣州日報」
案例聚焦
廣州市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是確保城市環境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環境服務基地。位于白云區鐘落潭鎮良田村的處置中心二期項目今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補齊廣州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短板的同時,還致力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優于歐標”的綜合性危險廢物處置示范基地。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杜娟)站在廣州市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下稱“處置中心”)今年新建成的焚燒爐前,眼前的整個設備有四五層樓高,一字排開有100多米長。各種設備在嗡嗡運轉,最終排放的煙囪卻不見冒煙。處置中心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這是處置中心高水平的煙氣處理技術,采用三級脫酸+兩級脫硝+兩級除塵+煙氣消白的工藝組合,凈化后的煙氣透明無色,可以達到遠超國標優于歐標的排放指標?!?/p>
“5道安全門”層層檢查檢測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廣州市共產生危險廢物35大類63.50萬噸,安全無害化處置率100%。廣州市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是廣州唯一集焚燒處置、物化處理和安全填埋“三位一體”的綜合型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基地,具備32大類312小類危險廢物經營范圍,同時擁有廣東省唯一的可在全省范圍開展收集貯存業務的經營許可證。
危險廢物成分復雜、情況多變,綜合危險指數高于一般化工行業,因此危險廢物處置必須全過程精細化管理。作為廣州市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的運營方,廣州市環境保護技術有限公司為確保規范管理、穩定高效運行,引入了“安全門”管理理念。
廣州市環境保護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安全門’管理是從危險廢物預接收到最終完成安全處置的全物料流路徑上設定5道重要管理控制節點,分別是預接收、進廠、入庫、預處理、處置,每道‘安全門’層層檢查檢測、環環相扣、相互監督,并設置相應管理文件及表格進行把控?!?/p>
排放標準嚴于國家標準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處置中心設計排放標準嚴于2020年11月26日頒布的國家標準,主要排放指標如二噁英類、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顆粒物等分別比國家標準嚴格5倍、6.7倍、2.5倍、2倍;排放指標總體均優于歐盟標準,如顆粒物、氮氧化物分別比歐盟標準嚴格3倍、2倍,實現煙氣超低排放。
危險廢物經過焚燒處置后,剩余的爐渣再經過專門預處理,最終到填埋區進行填埋。整個處置中心設計處理規模為18.3萬噸/年,其中焚燒處置3.3萬噸/年,物化處理15萬噸/年,可應急協同焚燒處置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負責人表示,項目的發展規模和功能定位將與廣州市現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及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相適應,致力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優于歐標”的綜合性危險廢物處置示范基地。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
2020年,廣州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并在國家中心城市中最優,PM2.5濃度再創新低,實現連續4年穩定達標;147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13個國省考斷面全達標、劣Ⅴ類水體全清零。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關停廣州發電廠等煤電機組9臺81.5萬千瓦時、燃煤鍋爐1300余臺;累計推廣應用純電動公交車1.25萬輛、純電動巡游出租車1.3萬輛,強化監管營運柴油車用車大戶1700余家。